“把‘五外联动’摆在对外开放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7月5日,“第一外经贸大省”广东,召开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会,强调要把“五外联动”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中国侨都”江门,是有着百年对外开放历史的外贸大市。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战略资源、“承东启西”门户枢纽的关键区位,让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联通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中拥有独特优势,在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的江门,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正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双通道”历史机遇,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全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扩大开放中赋能侨都高质量发展。
习对广东对外开放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去年来粤视察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要求广东着力打造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大省广东亦面临挑战。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广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在世界大变局中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
江门作为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开放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世纪初,滨江临海的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广东八大关之一的江门海关“开关”,侨乡与世界的商贸往来、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吸引了大量华侨回乡投资建厂,造纸厂、肥皂厂、火柴厂等工业厂房拔地而起,成为江门百年工贸史的开端。
近些年,江门摩托车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以及各种国际展览,向全球客商展示自主研发的产品。资料图源江门日报
改革开放后,江门开放型经济打开新局面,摩托车、家电、水暖卫浴、五金不锈钢等“江门造”畅销海外,先后打造出蓬江摩托车及零部件、新会五金不锈钢制品、开平和鹤山水暖卫浴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成为地区经济重要组成。
2021年,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新一届市委深刻理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意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坚持服务港澳初心,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实施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2020年至2023年间,江门进出口规模从1428.9亿元扩大到1732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从73%提高到78.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外贸呈现质升量稳的良好发展态势,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前50强。
特别是近一年,江门抢抓“双通道”历史机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把实施“五外联动”与优化提升“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结合贯通,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扩量提质,对外开放展现新亮点、开创新格局。
今年4月,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如约而至。在江门制造产品展示区,传统产业“上新”,新兴产业“出圈”,“江门制造”向新而行的实力与潜力有目共睹——
“这是我们参展的明星产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陈飞妍推介的“新品”,不仅搭载了中国首台自研自制的摩托车三缸发动机,更是中国首例大量应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的摩托车,“车架轻了30%,强度增加30%,百米加速仅需3.28秒。”满满科技感迅速引来俄罗斯采购商Aleksandr Vogulkin青睐,当场表现出强烈的下单意向。
近日,大冶摩托旗下全新力作——升仕三缸703F多功能旅行车正式上市。图源江海 高新发布
低空经济是江门重点“发力”的新赛道,智联航空的无人机成了海外客商的“宠儿”。
“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发动机研发制造、无人机整机生产和行业应用方案设计于一体的企业。”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薛俊钊介绍,“我们生产的无人机能实现更大载重、更长续航、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关键就在于自主研发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航空增程器。”这款产品在海外相当“吸睛”,印度客商Amidabh当即表示“希望进一步到企业考察洽谈合作”。
广交会上,在江门制造产品展示区低空经济展台前,智联航空为境外采购商介绍自主研发的无人机。
透过广交会这张“晴雨表”,能读懂江门外贸新态势:分市场看,欧美等传统市场逐步趋稳,东盟等新兴市场快速拓展。分门类看,家电、摩托车、机械设备等传统领域巩固发展,新能源电池、船舶海工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今年1—4月分别增长达168.3%、112.3%。
“轰轰轰”,伴随着盾构机轰鸣,南亚第一条水下隧道——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顺利实现双线贯通。这一隧道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意义重大。
来自江门的欣龙隧道装备公司,作为铁建重工、中交天和、中铁装备等国内顶尖盾构机制造商的合作伙伴,也参与到了这一大型海外基建项目。“我们主要负责装机调试等工作,先后派出100多人次技术团队,驰援盾构机完成抢修。”公司董事长陈美婷说。
广东欣龙隧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装备车间,一台巨型盾构机已经维修、再制造完成。
在孟加拉,欣龙技术团队克服当地缺乏施工设备、零部件短缺等重重困难、恶劣条件,拿出突破性施工方案,不仅让刀盘磨损受阻的盾构机成功“脱困”,更让完成单向贯通的盾构机顺利“转向”,为隧道贯通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登上了CCTV《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欣龙隧道装备公司“装备+服务”模式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承接电子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工业研发设计;提供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员培训等摩托车外包业务等。
截至去年,江门培育信息、网络、物流、设计等领域服务外包重点监测企业近30家,承接国际服务合同签约额近9000万美元,覆盖香港和意大利、瑞士等国际市场,服务贸易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服务外包规模加快扩大、知名度显著提升。
谋好一域助力全局,江门统筹推进“五外联动”与“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开放竞争力,将为广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大力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面向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性举措,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路的时代重任。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会强调,要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持续深化粤港澳合作,下功夫做强开放大平台。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建设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在广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中具有独特优势、巨大潜力,开发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江门大广海湾,滨江临海,扼踞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出海口,与澳珠、港深隔水相望,溯江而上可达广佛、粤西乃至大西南腹地,濒临全球最繁忙的南海航运通道,具备建设世界级港口的优良条件,开放优势得天独厚。
江门大广海湾,空间广阔,3240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相当于“香港+深圳”,又因处珠江口西侧冲积平原,地势地貌平坦开阔,开发强度不足6%,使连片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已是粤港澳大湾区难以复制的“处女地”。
从空中俯瞰,若以珠江口为“中线”对折医疗器械企业,西岸大广海湾所属的银湖湾、广海湾,恰好与东岸的大鹏湾、大亚湾近乎“重叠”。
大鹏湾、大亚湾,东邻香港、深圳,拥有世界级大港盐田港、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30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与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的“1+4”现代产业体系。
“东西”相映,大广海湾如此优越的禀赋条件,使其在湾区发展大局中战略位置关键、意义重大。
回望这些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广海湾建设,高规格编制出台《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江门市委、市政府更是慎之又慎、谋定而动,久久为功为大广海湾发展创造条件,为其更好服务战略布局积蓄力量。
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历次市委全会均把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摆在突出位置,前瞻谋划、系统布局,“路线图”更加明晰、“施工图”更加细化,大湾区特大型港口、深江高铁南延线、广海湾LNG战略储备集散基地等大型基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构筑起支撑大广海湾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
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年底,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建成通车。大广海湾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从湾区“大后方”转变为粤港澳合作“桥头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是江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在港澳医疗器械企业,“每5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来自江门,每3个澳门人中就有一个来自江门”,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的科研实力雄厚,江门先进制造产业正高速发展,“期待港邑两地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科联动。”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澳门致力与大湾区城市持续深化多方面务实合作,希望澳门与江门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及旅游文化方面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今年初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再次强调要牢牢抓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纵深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参与新阶段大湾区建设。
当前,江门正携手港澳规划建设港澳产业滨海新城,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与香港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成果转化;与澳门加强金融、大健康、教育、文旅等产业合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我们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顺应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发挥土地、交通、产业等各类医疗器械企业优势资源,全力创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
作为广东重要的“开放大平台”,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更深一层的考虑,就是要用好港澳国际资源,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争取订单、开展联合招商、参与全球竞争,以高水平开放更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
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是江门关区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为外贸企业开展网购保税进口等多种形式的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新的平台。陈敏锐 摄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医疗器械企业EP)正式生效实施。当天,江门成功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成立全国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这是江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的“先手棋”。
两年来,江门与广东省贸促会联合举办“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成功举办RCEP(中国·江门)国际商品博览会,江门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合作更加繁荣。
2023年,江门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78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额21.8%。统计显示,RCEP成员国对江门市投资项目406个,投资总额55.7亿美元;江门对RCEP成员国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3.12亿美元。
在RCEP生效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于去年12月底动工建设,正式落户大广海湾经济区。
在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动工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18个优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大广海湾经济区。陈方欢 摄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认为,以该项目为抓手,将进一步提升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水平,推动广东和江门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
以大平台引大项目,以大开放促大合作。今年2月,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江门首次提出携手香港、深圳,在大广海湾经济区“谋划建设中国-新西兰‘两国双园’项目”,在服务国际发展大局中体现江门担当。
向深化粤港澳合作要发展、向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发展,大广海湾经济区格局更加打开、优势充分释放,“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取得新成效,必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门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五外联动”,优化提升“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逐步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让侨都发展在更大纵深上布局,不断释放巨大动力、实现区域合作能级跃升。
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处于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交汇处,大湾区西翼核心位置,具有承东启西、联动两翼、串联沿海、辐射西南的独特优势。十多年间,这座源起于广珠铁路江门北站的“小车站”,已蜕变成联通双循环的陆海“大枢纽”。
位于江门鹤山的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已成为各大物流巨头竞相掘金的热土。图为该中心的普洛斯物流园。
江门始发,沟通世界。2022年4月,珠西国际物流中心,珠西粤西地区首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开启了珠西、粤西地区与欧洲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对于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新的战略支点具有重大意义。
“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把大湾区和中西部两大市场“串联”起来。冯铭军 摄
“我们主攻欧洲市场,中欧班列比海运能节省约30%运输时间,成本仅为空运的20%,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货柜增长迅速。”在“家门口”搭乘中欧班列,让泰美斯集团中国厂区经理吴维荣对江门发展信心倍增。
泰美斯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热能产品制造商,中国厂区落户鹤山后产值增长近5倍,正是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红利的受益者。今年初,泰美斯集团董事长Valery Gavrilyuk到访时点赞营商环境,表示“希望与江门有更多合作”。
泰美斯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热能产品制造商,中国厂区落户鹤山后产值增长近5倍。
时至今日,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已开通中欧班列、东盟班列,以及江门北至盐田港、高栏港和南沙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形成“海-铁-陆-水”多式联运的珠西国际陆港组合港,引得普洛斯、维龙、嘉民、熙麦等全球顶尖物流企业争相布局。
这其中,维龙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物流和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商。在珠西国际物流中心,维龙集团投资9亿元,建成他们在华南地区的首个物流项目—维龙(鹤山)珠西智慧物流产业园,并成功引入跨境电商巨头希音等企业进驻。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调整优化陆海空组合方式、完善提升重点通道效能,江门正在全力打造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只是其中缩影。
借助“组合港”“一港通”模式,江门近年相继开通“江门高新—广州南沙”“江门高新-深圳盐田”等航线,企业可在江门内河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共享广深国际枢纽港资源,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港口群格局。
“传统转关模式下,货物在高新港乘驳船运至深圳蛇口后,需3—5天时间二次报关查验。可在‘组合港’模式下,货物在‘家门口’上船,不仅更高效便捷,还比传统模式节约成本,约每货柜200至500元。”汉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春寿说。
2023年,江门港成为全省第六个“亿吨大港”;连续三年,江门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居全国海关前列;今年5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在江门高新港设立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连连捷报充分体现了江门对外开放的物流优势。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是国家唯一设立的中国与欧盟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也是全国唯一面向全欧洲的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平台。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中欧合作区要“主动承担中欧合作重点任务,加强与欧盟国家产业合作”。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建设中国—欧盟(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
两年多来,中欧合作区加快建设对接欧盟的重点产业合作平台,瞄准惠企利企、政务服务、人才建设等,出台实施《鹤山市深化中欧合作若干政策》等优惠举措,组织举行中欧绿色创新发展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不断提高对欧洲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譬如说,《鹤山市深化中欧合作若干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欧洲企业落户、做大做强,提升对欧公共服务水平,为欧洲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中,新投资落户欧企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增资扩产最高可奖励500万元,技术成果转化最高可奖励200万元。
再如,设立中欧(江门)合作区纳税服务工作室,推出“重大项目招商前置服务”和“重点企业税务顾问服务”两大服务产品,建立与招商部门的快速沟通机制,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全流程、全方位的“一站式”涉税服务,助力企业尽快了解涉税政策,加快实现投产。
截至目前,中欧合作区已累计落户欧资企业160多家,总投资超150亿元,瑞士弗兰卡、俄罗斯泰美斯、意大利法罗力等欧企纷纷在江门设立亚太地区研发生产总部。
江门鹤山市加强与欧盟国家在绿色经济、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合作。图为位于鹤山的中欧创新中心。江门日报记者 李万兵 摄
弗兰卡集团是一家瑞士企业,今年是其落户江门30周年,至今已完成5次增资扩产。“我们扎根江门、面向世界,建设中欧合作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弗兰卡—FS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高级销售副总裁黄玉琴说。
意墨迅机电项目是去年11月投产的新项目,达产后年产值4亿元。意墨迅机电公司总裁Maurizio Ravaioli谈到,“我们落户后,地方政府及时帮我们找厂房,做好水电、管道天然气等配套设施,项目顺利投产得益于优良的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
“老朋友”增资扩产、“新朋友”投资落户,企业“用脚投票”是对地方发展环境的最大认可。以中欧合作区为例,足以彰显江门对外开放的平台优势。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最核心的竞争力。
多家银行开设“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超过120项。陈敏锐 陈蔓霆 供图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坚持对标最优最好,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借鉴欧盟、港澳营商环境理念和经验,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江门是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确定的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实施《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这项改革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通报肯定。
《方案》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3个方面提出15项改革举措,包括:搭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对接平台、优化华侨华人政务服务水平、强化侨资企业人才支撑、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华侨华人投资优质发展平台、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
深圳国际仲裁院是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被《全球仲裁评论》评为“重点关注的亚太区域国际仲裁机构”及“中国首选”。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引进外资、对外贸易等业务频繁,商事仲裁服务需求旺盛,“深化深圳江门仲裁合作”被写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去年5月医疗器械企业,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个“独立机构+分支机构”一体化运作的区域仲裁合作平台。
经过一年时间运营,深国仲江门中心办理案件总计558宗,涉及案件标的总额超70亿元;在册仲裁员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仲裁案件线%,国际仲裁基层联络站实现全覆盖。
去年底,深国仲江门中心还启用了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江门联络处、深国仲江门中心金融工作部、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三大平台,着力打造珠江口西岸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优选地和国际商事仲裁服务的新高地。
深国仲江门中心主任黄郭勇说:“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前布局,在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基础设施之‘桥’贯通前,就推动构建国际仲裁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之‘桥’,以高水平法治规则形成稳定公平、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随着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等一批法律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中外企业在“家门口”即可享国际化、专业化服务,切实增强了华侨华人、外企外商选择江门、扎根江门的信心。
从招商引资看:江门制造业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超146亿美元,法国电力、德国巴斯夫、英国石油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江门,李锦记、亚太森博、优美科等外资链主企业在江门发展壮大。
从招才引智看:江门教育、科技等13支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化推进,人才总量突破95万,其中高层次人才超1.2万、技能人才超55万。
亚太森博是世界领先的造纸企业、广东制造业百强企业,落户江门20多年,是江门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医疗器械企业和受益者。亚太森博董事总经理洪庆隆直言“我们对江门营商环境非常满意”,而这也正是亚太森博斥资200亿元增资扩产的重要原因。
现任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的,是国际知名的先进农业、生态学领域专家。两年前,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加入刚刚创立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他说“是江门大力吸引创新人才和团队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环境,激励我来到这里。”
抢抓“双通道”历史机遇,江门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五外联动”和“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江门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