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国家食盐流通体制在2017年调整后,进入销售终端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食盐日渐增多。食盐按其功能划分有一般精制盐、加碘精制盐、低钠盐、其他营养强化盐;按其加工工艺划分有粉碎洗涤盐和日晒盐;按其来源划分有海水盐、地下卤水盐、盐湖卤水盐、海盐、岩盐和湖盐等,价格也从几角到几十元不等,为此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究竟买什么盐好,它的差别在哪里,应该怎么选择?为有效帮助消费者了解食用盐商品信息,科学选择使用食盐,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重庆市场上销售量较大的品牌食用盐开展了比较试验。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由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本市主城区的永辉、新世纪、远东、沃尔玛、重百等大型超市和商场购买。共计购买益盐堂、川晶、晶心、白象、天一井、中盐、卡蒙、蒂安等8个品牌共计27组医疗器械企业食用盐样品。其中国产6个品牌23组,产自湖北、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市;进口2个品牌4组,产自西班牙和意大利。样本价格最低的是白象牌高原深井盐0.6元/300克,最高的是卡蒙地中海粗海盐(研磨瓶)40元/300克,这8个品牌的食用盐基本上涵盖了重庆市场上销售的国内外主要品牌。
本次比较试验委托重庆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测试,检测依据GB 5461《食用盐》、GB/T 13025.2《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白度的测定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白度的测定》、GB/T 13025.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GB 5009.11《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13025.7《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10《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亚铁氰根的测定》、GB 5009.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等标准。主要对8个品牌27组食用盐的理化指标(水分、粒度、白度、水不溶物)、卫生指标(总汞、铅、镉、总砷、亚硝酸盐)、营养强化剂(钙、锌、硒、铁、镁)和主成分含量(氯化钠、氯化钾)等20项指标进行了测试。
由于食用盐具有吸潮性,水分含量高了会导致食用盐品质降低,甚至滋生微生物。因此盐中的水分含量越小,盐的品质就越高。此次测试的8个品牌27组样品的水分含量均达到优级盐标准,即限量小于0.30g/100g。水分含量最低的白象牌海藻碘盐仅为0.0062 g/100g,最高的天一井牌海藻碘钙盐也才0.12 g/100g。
粒度是指物体颗粒大小程度。食用盐在深加工生产过程中结晶温度和工艺都直接影响盐的粒度。此次测试的样品均为小粒样品,粒度检测结果远高于该指标判定的标准,标准中小粒样品定义为0.15 mm ~0.85mm筛上物不少于75g/100g。在测试的27组样品中,有24组样品粒度都在90g/100g以上;有3组在85g/100g以上,最高的川晶牌深井精盐粒度达到97g/100g,说明27组样品在食用盐结晶过程中温度和工艺都控制得较好。
卤水质量是影响食盐白度的重要因素,即所用卤水质量越好,食盐的白度越高。在此次测试的27组样品中,有21组样品的白度大于80度,达到了优级精制盐对白度要求,最高的为卡蒙牌地中海粗海盐和川晶澳洲天然海盐(拌炒型),分别达到93.8度和93.6度,其它样品都在一级精制盐标准要求内。
水不溶物指的是盐类矿产中包含于固体盐层及卤水内的不溶于水的杂质,其成分主要是砂、粘土、钙和镁的碳酸盐及有机残余物等,它是评价食用盐等可溶性盐类矿产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食用盐中水不溶物含量过高,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还影响盐的质量优劣。因此,其含量越低表明其质量越好。在此次测试的27组样品中,水不容物含量虽然差别较大,但均达到优级精制盐的要求。最低的川晶牌澳洲天然海盐(炖烧型)为0.003g/100g,最高的川晶牌天然精制岩盐也只有0.017g/100g。
由于食用盐来源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食用盐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水体、土壤、工艺、包装物等污染,从而掺杂如总汞、铅、镉、总砷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重金属。由于重金属广泛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自然会影响盐的质量,在较高的浓度下可具毒性效应。本次测试的27组样品均未测出铅和镉污染,但天一井牌海藻碘食盐和白象牌磨黑晶纯盐分别测出有0.00092mg/kg 和0.00492mg/kg的总砷。27组样品均测出有总汞,最小值是益盐堂牌海藻碘盐和低钠盐仅为0.00014mg/kg,最大值是白象牌磨黑天然钙盐为0.0017mg/kg。但上述重金属测出值均小于风险阈值,更远小于方法检出限。
亚硝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亚硝医疗器械企业酸盐在胃酸等环境下与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等反应生成强致癌物N-亚硝胺。其致癌作用强烈,易诱发食道癌、胃癌和肝癌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亚硝酸盐ADI(人体每日允许摄食量)为≤0.2mg/kg体重。通常情况下,人体一次性摄入0.3g以上的亚硝酸盐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如果超过3g可能造成死亡。此次测试27组样品中,益盐堂牌海藻碘盐未检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是白象牌高原深井盐,为2.5mg/kg。根据重庆市人均食盐摄入量为10g推算,本次测试的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都在低风险值内。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内碘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我国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规定了食用盐产品(碘盐)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 20mg/kg ~30mg/kg,碘盐中碘含量均度的波动范围为±30%。而我市碘含量推荐水平范围是21~39mg/kg,此次试验的27组样品中有23组样品为加碘盐,其碘的含量范围都在23.2~38.7mg/kg之间,均符合我市碘含量水平要求。
氯化钠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内,参与血浆容量、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和维持,但是如果过多摄入钠也会引起水肿、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氯化钠摄入量为5g,而部分特殊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疾病患者)需要限制钠的摄入量,尽量不要选择纯度(氯化钠含量)高的食盐。本次测试的27组中的23组普通(非低钠)食盐中,有14组样品的氯化钠含量达到优级精制盐要求,有8组样品符合一级精制盐对氯化钠含量要求;另有川晶牌海藻碘钾食用盐添加了氯化钾,但其钾盐含量不符合低钠盐的要求。
营养强化剂,是指根据营养要求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根据对营养成分的补充不同分为氨基酸强化食盐、维生素强化食盐、微量元素强化食盐等。本次主要针对微量元素营养强化盐的钙、锌、硒、铁、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27组样品均未测出锌,有4组样品测出有硒;有18组样品测出有铁;有23组样品测出有镁;有22组样品测出有钙。虽然硒、铁、镁和钙这些微矿物质元素对人身十分有益,但从测试结果看,无论盐的档次与价格高低,其微量的矿物质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因此通过食盐来补充矿物质元素作用微乎其微(四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及需要量附表)。
此次测试的4组钙盐,钙含量添加水平分别为1398mg/kg、994 mg/kg、1631 mg/kg和1568 mg/kg,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钙含量多少与样品的价格没有直接影响。常人钙的需求量为800mg/天,若按我市人均每天摄入10g盐计算含钙量最高的食盐,我们从中摄入16.31mg,占2.04%,因此在食用盐上选择钙营养强化盐来补充钙元素有一定作用。
碘为人体甲状腺素的合成原料,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世界五大洲因地质因素存在一些缺碘地区,居住于该地区的人群广泛发生碘缺乏症,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也为缺碘大国,根据1995年对十大城市的碘营养调查发现,许多被认为是传统的非病区的城镇、城市也存在碘营养不良和碘缺乏危害。自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不仅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缺碘性疾病,且于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已把中国评估为碘营养适宜的国家。因此,通过在食盐中加碘是解决我国缺碘问题最有效的途径(部分消费者担心食用碘盐导致碘过量引发甲状腺疾病,应控制食盐摄入量)。
海藻碘是以天然生物海藻为原料经过酶解、提取、纯化、浓缩等高科技工艺生产的新一代碘补充剂,它含有有机碘,有机碘吸收高,为无机碘的2-3倍,有机碘也可以直接进入甲状腺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安全性好。海藻碘热稳定性优异,比碘化钾稳定,在食盐中添加海藻碘产品保质期长。海藻碘除碘外还含有海藻多糖、游离氨基酸、藻胶酸、甘露醇、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健康功效的有益成分,比无机碘更具营养功效。因此以海藻碘作为强化剂的海藻碘盐在安全性、营养性方面都比无机碘盐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所以海藻碘盐近年来日益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但个别宣称为海藻加碘盐但实际是添加碘化钾和海藻鲜味液。
我市碘含量推荐水平范围是21~39mg/kg,在本次测试的23组加碘食用盐均在此范围内,其中天一井牌海藻碘食盐、海藻碘钙盐、海藻碘深井精盐,益盐堂牌海藻碘盐,川晶牌海藻碘钾食用盐,白象牌海藻碘盐(绿色食品)等6组为海藻碘,15组为碘酸钾,2组为碘化钾。
未加碘盐又称为无碘盐,是指食盐中不含有碘化物的精制食盐。对于部分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因治疗需要遵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同时,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有可能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因此也不宜食用碘盐。
根据GB/T 5461-2016《食用盐》,非碘盐其含碘量应小于5mg/kg,且应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未加碘字样,本次测试的食用盐中有4组为未加碘食用盐,检测结果为0.1mg/kg、0.2mg/kg、0.9mg/kg、2.6mg/kg,均未超出标准范围。其价格分别为16.8元/300g、17元/300g、26.8元/300g 和40元/300g,这4批次未加碘盐均属于进口食用盐。
低钠盐是一种健康食盐,以加碘食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钾(含量约30%)。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从而调整体内钠(Na+)、钾(K+)的平衡,对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低钠盐减盐不减咸,适合中老年人、孕妇和高血压患者长期食用。但高钾药物服用者和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高血钾患者须遵医嘱。心功能障碍人群,钾离子易增加心脏负担,不适宜使用低钠盐。本次测试的食用盐中有4组低钠盐,氯化钾含量均符合低钠盐标准要求,均在25 g/100g左右。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病患病率与钠平均摄入呈正相关,而与钾盐摄入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更强。限制钠的摄入可改善高血压情况。
医学界对糖尿病人膳食中盐的摄入亦给予了明确限制(小于3~6g/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每日食盐建议摄入量为5g(比原来的6g又减少了1g)。
据我市相关调查表明,我市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为10g/天,少部分人群食盐摄入量达15g/天。因此我市居民减盐摄入任务非常艰巨。
另外,食盐的隐性摄入也应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重视,我市居民在膳食加工或佐餐用的泡菜、咸菜(咸蛋、咸鱼、腊肉)、豆瓣酱、调味品、加味食品(如面包,经苏打发酵的面食)中均含钠较重。总之,控制食盐用量尽量减少钠的摄入是关键。
目前我国允许在食盐添加的抗结剂有:亚铁、柠檬酸铁胺、二氧化硅和硅酸钙。最常使用的是亚铁,其原因是成本较低、工艺不复杂。本次比较试验对产品包装明示使用亚铁的食盐进行了含量检测,均远小于安全值。
部分实验样品选择了价格较高、安全性更高的柠檬酸铁胺作为抗结剂,本次比较试验未对柠檬酸铁胺含量进行检测。
鉴于二氧化硅、硅酸钙作为食盐抗结剂需要对国内食盐生产工艺作革命性的改造,本次比较试验未发现明示使用二氧化硅和硅酸钙抗结剂的样品。
日前,有外地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食盐有异味,坊间形象称之为“臭脚盐”。其原因是制取卤水过程中岩石断层中渗透出的硫化氢溶于卤水,该成分能挥发出“臭蛋味”让人难以接受。但目前的制盐工艺很难去除该种成分以及产生的气味,目前没有检测到少量硫化氢急性致毒或慢性贮积性致毒的病例。医学界已有该物质高浓度场所(如污物沉淀池)可引发无防护工作人员急性中毒的认识。
肾功能损害或已出现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心功能障碍和糖尿病患者使用低钠盐存在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低钠盐。
心功能、肾功能正常的人群,建议多吃含钾量高的色彩鲜艳的水果,如:香蕉、橙子、橘子、苹果医疗器械企业、西瓜,建议每天吃两个苹果的量。此外,坚果、豆类、瘦肉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都是含钾量高的食物。
(一)降低食盐用量应成为广大消费者添加食盐首要原则。在减盐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选择低钠盐。有咸味偏好不能控量的正常人群应选择低钠盐。
(二)不要盲目看价格,并不是所有的高价盐都优于低价盐。部分高价盐的水分、粒度、白度、水不溶物、纯度(氯化钠含量)、总汞、亚硝酸盐等指标,检测结果还不如低价盐,因此不要盲目认为价格高的就是好的。
(三)通过食盐补充矿物元素不实际。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语,如“最健康的盐”、“矿物质营养素更丰富全面”等。为了补充矿物质元素而特意选择微量营养强化盐完全没有必要。日常不偏食、挑食则一般不会缺少微量元素。
(四)按自身实情需要选择食盐。如甲状腺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加碘盐或加碘盐医疗器械企业,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应选择未加碘盐(市民可前往重庆盐业信息网查看非碘盐销售地址);中老年人、孕妇和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低钠盐。
(五)购买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小包装品牌食盐,保证安全。其次是选择添加剂更少一点的产品,加碘盐可考虑优先选择加海藻碘的盐。
(六)选购食盐应注意生产日期。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越近,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七)购买时要注意检查包装。对那些封口不严或有开裂的最好不要买。购买时还可捏下袋子,如果袋内有明显结块的不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