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对高质量人力资本的需求与日俱增。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儿童有效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21世纪初,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实施大规模的学校供餐计划,从而对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产生了多重积极效应,如提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效改善了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营养状况,为家庭带来更多附加值,快速有效形成社会安全网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将农民及社区纳入学校供餐计划的受益群体。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研究显示,合理规划并有效执行的学校供餐计划还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每投入1美元用于学校供餐计划,将会产生平均3至7美元的经济收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收入国家和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实施了学校供餐计划。
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将学校供餐计划作为一项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持续探索其实施路径,使其产生更大范围的积极影响。综观当前干预效果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精准实施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学校供餐计划全过程。
儿童的营养状况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年不中断的营养餐食保障,以及从根本上强化其注重营养摄入的意识。
学校供餐计划保障学龄儿童在校期间享有营养丰富的早餐、午餐,但放学后和学校放假期间,儿童并不享受营养餐食。为填补这一缺口,确保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非在校期间不会挨饿,部分国家推出了多项补充计划。美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儿童营养计划体系。该体系由学校早餐计划、学校午餐计划、特殊奶饮用计划、暑期供餐计划、儿童及成人保健食品计划、营养教育及社区食品计划等6个子项目构成,确保学生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能获得他们需要的营养餐食。学校早餐计划和午餐计划(包括放学后提供的营养强化饼干)为学生提供在校期间的营养餐食。儿童及成人保健食品计划、营养教育及社区食品计划组织学校和社区在放学后及周末提供一顿营养餐食或提供强化营养包。暑期供餐计划则组织多种力量在暑假期间为学生提供每天两顿营养餐食。此外,部分低收入国家在世界粮食计划署资助下,在学校放假期间为贫困学生提供经过营养强化的饼干或微量元素片,成本不高,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年营养保障外,各国还重视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健康餐食。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强化社会保障,在保证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为最弱势儿童群体提供营养餐食供给。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国拨付学生营养保障专项资金给学校及社区,用于设置营养配餐发放点,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来学校就餐,或由家长免费乘车至指定配餐点领取;部分无法组织到校用餐的学校则开放网络订餐,将精心搭配的餐食及强化点心快递至学生家中。还有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在相关国际组织资助下,发放食品券给学生家庭。
以学校供餐计划为载体,一些国家构建起了与本国教学方式相匹配的“食育”体系,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家庭及社区居民注重营养摄入的意识。美国、英国、巴西等开展农校结合供餐计划的国家,注重基于学校菜园等实践平台开展“食育”活动,通过让学生和家长亲自参与作物种植的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大量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的营养教育,在学校菜园这样非结构化、参与性强的空间里,学生更容易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更有可能改变其饮食态度和习惯。芬兰、日本等国则注重基于学校食堂开展“食育”活动,将学校供餐计划与学生的日常教育及行为养成相融合。在学校吃午餐本身就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堂课,组织学生参与帮厨、分餐等环节,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在提升生活技能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团队合作。
学校供餐计划需要跨层级、跨部门推动,这要求加强政府内部组织、流程、技术和机制等方面创新,实现中央和地方、同级各部门以及政府和社会在供餐工作上的合作。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理顺供餐工作的机制,实现自上而下的纵向推进。一些高收入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供餐工作制定了统一明晰的实施框架,对资金保障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在实际中严格执行。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在国际组织支持下,也通过出台政策文件等形式对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界定。
同级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提高供餐工作的横向效率。一些高收入国家的地方政府在理顺本地区供餐工作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格外重视同其他地区的经验交流,定期举办研讨及互访活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逐步建立了政府各部门协同行动的推进策略,避免出现职责重复或互相推诿的现象。
政府和社会的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强化供餐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保障。高收入国家十分重视社会力量在学生营养健康保障中的作用,以美国为例,任何满足条件的公益组织、专业机构、私营企业等均可申请参与供餐工作。这些组织通过政府审批后接受统一培训,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服务点运营并定期接受政府监督和评估。美国在暑期供餐计划推行过程中,为提高成效,成立了技术辅助团队,协助各州及学区更好开展工作;广泛号召社会公益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制定规范的管理和参与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及资金的使用效率;每年举办供餐服务大赛,对提供最优质食物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奖励,并编写优秀案例集,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数据短缺及由此引起的监测评估工作不完善,是制约学生营养健康保障工作最重要的因素,这使得各国为学校供餐进行的努力不能及时被了解和关注医疗器械企业,同时,也掩盖了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阻碍了全球学生营养状况改善的进程。欧美高收入国家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供餐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及反馈作用,普遍构建了学生家庭情况分析系统、食材采购系统、供餐成品营养分析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以及社会组织参与供餐工作的申请和审核系统等。农业、教育、食品安全、疾控等部门拥有各自独立的数据收集及管理系统,但针对学校供餐计划,一些国家打破数据壁垒,构建了从农产品种植到学生体质监测全链条数据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比如,美国在分析各受益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搭建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平台,使各部门共享供餐工作有关数据,同时选聘专业人员开展专项数据分析,及时反馈问题并定时向公众发布,提高数据运用的透明度。
完善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可为学校供餐计划实施状况监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助力学校供餐计划可持续发展。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一些公益组织,正在建立全球学校供餐调查数据库,并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开始数据整理工作。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与世界各地的利益相关者和研究人员分享学校供餐计划的信息,确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并纠正项目数据收集的漏洞,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组织专业力量直接为最需要的领域提供培训和资助。
保证儿童的营养供给,其意义不仅在于儿童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还会对民族素质带来深远影响。全球超过半数国家都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视为一项增进公平、缩小社会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我国从2011年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多年来,该计划大范围铺开、高质量实施,使众多学生和农村家庭受益,促进了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但是该计划仍存在实施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2021年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各国政府推动成立了“全球学校营养餐联盟”,以确保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在学校获取健康膳食。2022年,中国签署了《承诺宣言》,宣布加入全球学校营养餐联盟并支持学校营养餐计划,成为60多个全球学校营养餐联盟成员国之一。我国不同地区可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学校营养餐的新方式,吸引利益相关者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医疗器械企业,运用大数据提升精准实施能力,使营养改善计划惠及更多学生、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