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9时30分,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太原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介绍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举行“太原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邀请到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强,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邢如灏,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决庭庭长冯沁峥,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举行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此次新闻发布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太原法院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太原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关于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立足司法审判职能,聚焦企业在参与诉讼执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举措,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法妥善审理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各类合同纠纷93171件,审结涉外案件73件,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2237件。开展“守护民生权益优化营商环境”集中行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7项行动计划,发布14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以最快速度定分止争,为企业解决经济纠纷,才能让企业更好经营医疗器械企业。太原法院坚持把好立案诉服“第一关”,积极推行诉讼服务改革。
一是推行“五位一体”立案模式,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立案需求,全市法院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60%以上。
二是落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88%以上,营商环境效率要求在繁简分流中得到积极回应。
三是深化市场主体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中院牵总、多元联动+N”诉前调解新机制,将医疗、金融、文旅、证券、著作权管理协会等纳入调解体系。
2023年,诉前调解8万件,调解成功4.8万件;2024年1-8月,诉前受理6.3万件,调解成功3.5万件,另外通过诉前保全化解纠纷2.6万件。效率高、不伤和气、可执行的诉前调解模式已经成为市场主体解决纠纷的首选。
市场主体能够在审判执行中受到平等保护,得到公正审判和执行结果,是企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的底气。
一是通过加强院庭长对案件的管理,实行“541+阅核”工作法,为案件公正审判执行增加了双保险。
“5”是判前聚焦群体纠纷、疑难复杂、裁判冲突、投诉举报、长期未结或其他可能存在程序性事项违规等“五类案件”院庭长三级留痕监督。
“4”是判后综合运用“两级三评互动”、异议案件“双报”、院长常态点评、带案下沉评查等方式对被改判案件、被发回重审案件、被提起再审案件、申诉信访案件等“四类案件”进行质量评查。
“阅核”是常态化落实好案件阅核制。制度实施以来我们的审判质量提升明显,一审裁判被发改率由2020年的5.816%持续下降至目前的1.564%;生效裁判被发改率由2020年的0.413%降至目前的0.177%;平均结案时间由2020年的60天降至目前的37.99天。一大批涉企案件通过院庭长监督和阅核,运用法官专业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的集体智慧找到了更优解,通过公正的审判和执行,让千万个“经济细胞”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
二是实行审委会听证和案件听证制度。对疑难复杂案件邀请相关专家、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大代表等参与听证,以公开促进公正,让企业更放心。
三是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案件监督,聘请47名社会各界群众担任特约监督员全过程监督案件,以群众的监督促进案件公正。
针对严重浪费生产要素的“僵尸企业”时有出现,无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拖累申请执行企业的现象。
一是持续加强府院联动机制,在前期建立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
二是进一步提高破产案件的审判效率,适用快审机制助推“僵尸企业”快速出清,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市中院办理的山西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从指定管理人到宣告破产仅用时57天。
三是推行“执破协同”“执转破”机制改革,探索庭外重组和诉讼重整衔接,对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215家被执行企业、13006件涉执行案件分析研判,确定了102件“执转破”案件。
通过破产重整方式让6万平方米的某大型商业公司等一批有价值企业重获新生,盘活资金16.3亿元,挽回经济损失5亿余元,帮助1116名员工稳住就业。
一是创新司法鉴定机制,紧盯审判执行部门、司法技术部门、专业机构和当事人四个主体的职责义务,规范鉴定启动,优化机构选择,加强流程监管,创优收费模式,提升队伍素能,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推行鉴定机构竞争改革等多项举措解决“鉴不鉴”“谁来鉴”“鉴定慢”“收费高”“质量差”五个维度问题,目前全市法院阳光、经济、高效、权威的司法鉴定机制已经建立。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鉴定案件8902件,采信率达99.9%以上,鉴定质量明显提高。鉴定费用平均降低50%以上,市场主体诉讼成本明显减少。如申请人某资产公司与被申请人某房地产公司执行一案,实行鉴定机构竞争改革后,降低费用168.25万元,有力杜绝了“天价鉴定费”情况的发生。
二是对符合条件的经营困难企业按规定缓交诉讼费,2023年以来共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共缓交诉讼费4731万元,让困难企业打得起官司。
三是推行诉讼费交退费“七步变一步”,2023年两级法院主动退费1.9亿元,以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降低了企业诉累,提升了市场参与主体的获得感。
2023年至今,全市法院涉企执行案件共86065件,其中企业作为申请人案件为47123件,作为被执行人案件38942件。公正的裁判得不到执行,胜诉方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做好法院执行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太原法院在连续开展“反规避执行,助力营商环境”“2024并法利剑”等执行集中行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展执行工作。
一是针对让申请执行企业苦不堪言的被执行人和法院打上下班的时间差,捉迷藏躲避执行的情况,太原中院在全市范围内开通“执行110”,这也是山西省范围内首家设立的“执行110”,由市中院牵头统筹全市执行力量实行24小时全天值班备勤,接收到被执行人行踪线索或其财产线索后,执行干警能够第一时间出警,做到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的权益。经统计,太原中院“执行110”自2023年6月1日开通以来,共出警656次,出警后当场履行完毕占到约20%,执行和解的占50%,对拒不履行的老赖拘留的占10%。
二是针对部分被执行企业通过做假账等手段规避执行、转移财产的情况,为揭穿被执行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太原中院建立了财务调查员制度,借助专业力量破解了企业执行难问题。自2023年12月财务调查员制度确立后,共计17名财务调查员协助执行案件9件,在财务调查员的专业协助下,相关执行案件取得了重要进展的占到70%。
三是针对部分申请执行企业反映执行时受到各种阻力的问题,太原法院通过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易人执行、指定执行、督促执行、交叉执行等工作机制,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提高了执行质量和效率。交叉执行开展以来,全市两级法院交叉执行案件1.1万件,约60%的案件均取得实质性化解,保护了申请执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太原法院将进一步加大用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做好服务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不负期盼,不负重托医疗器械企业,为全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为切实解决执行工作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破解“找人查物难”的痼疾,有效打击被执行人和执行法官打时间差玩捉迷藏逃避执行的情况,市中院2023年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通“执行110”,即5678110,由中院牵头统筹全市执行力量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接收到被执行人行踪线索或其财产线索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出警,做到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太原中院“执行110”自2023年6月1日开通以来,共出警656次,出警后当场履行完毕占到约20%,执行和解的占50%,对拒不履行的老赖拘留的占10%。
“执行110”在为人民群众执行回真金白银的同时,也为胜诉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实现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增强企业对法律的信任和对市场环境的信心。
同时,是对恶意拖欠企业款项逃避执行等行为的有力打击,也维护了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四主体五维度”是太原法院为了打造阳光、高效、经济、权威的司法鉴定新机制而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
众所周知,近年来,司法鉴定评估工作日益成为与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联系最紧密、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最直接的一项重要工作。
司法鉴定评估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法院裁判和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经过归纳找准了五个维度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鉴不鉴”“谁来鉴”“鉴定慢”“收费高”“质量差”的问题。
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审判执行部门、司法技术部门、鉴定评估专业机构和当事人这四个主体的职责义务,出台多项举措,通过规范鉴定启动,优化机构选择,加强流程监管,创优收费模式,提升队伍素能,五个维度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鉴定案件8902件,采信率高达99.9%以上。各类案件特别是商事案件鉴定评估用时明显缩短,鉴定评估费用不同程度下降,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四主体五维度”司法鉴定机制创新,有效促进了全市法院司法技术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提升了人民群众包括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新华社对本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树立了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形象。
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信心,对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企业及时启动执转破程序即从执行过程中对没有履行能力的法人企业转入破产程序。
通过该程序,在执转破过程中,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可以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获得新生,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另一方面,可以将闲置的资产、土地、设备等资源释放出来,流转到更有活力和效率的企业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太原法院筛选出对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215家被执行企业、对13006件涉执行案件分析研判,确定了102件“执转破”案件。
通过破产重整方式让6万平方米的某大型商业公司等一批有价值企业重获新生,盘活资金16.3亿元,挽回经济损失5亿余元,帮助1116名员工稳住就业。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相关负责同志。
希望媒体朋友持续跟进、深度报道,切实为擦亮“宜商太原”金字招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